作夢的理論與功能

對夢的解釋最有名的當首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!他認為夢是了解個人潛意識的捷徑,人類大部份的行為受潛意識所驅使,人類會把平時無法被社會規範所接受與性有關的慾望.衝動壓抑成潛意識,雖然在平時無法被個人所察覺,但在睡眠意識不清醒時就會呈現出來!

佛洛伊德認為,個人所能記得的作夢情節,是由潛性內容轉化而來,常見的轉化方式有以下幾種:

1.濃縮:夢境的顯性內容,由潛性內容簡化而來;雖然患者陳述夢中的單一事性,但在夢中就有多重意義!

2.轉移:夢境中夢到同學的父親生病,其潛意識可能擔心自己的父親生病,這是一種轉移作用!

3.象徵:作夢者會以象徵的方式,表現出其潛在的壓抑或衝動,如夢見蛇代表男性性器官,夢見碗代表女性性器官

4.誇大:有時候會在作夢中,把真實事件加以誇大,比如有一門課不及格,可能夢到自己所修的學科全部不及格!

 

佛洛伊德認為,作夢雖然是個人潛意識的表現,但是作夢也具有以下特殊的功能:

1.慾望的實現:例如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!

2.警告作用:為免重蹈覆轍,有時作夢會比真實誇大,讓自己有警告作用!

3.紓解心理衝突與壓力:個人作夢的內容有時會將自己遭遇到的挫折與壓力,在夢境中轉移到其他人身上,或在夢中發洩出來!

佛洛伊德對夢的解析,持泛性論的觀點,但是其門生弟子中,楊格.阿德勒等人,不以性的觀點來解夢,而是從個人生長環境中的社會文化因素,來剖析作夢內容的涵義;楊格認為,每個人都有承受來自祖先遺留下來的集體潛意識,這些集體潛意識普遍存在於同一個社會文化裡!例如西班牙人充滿浪漫與熱情;中國人認為祖先可以保佑後代子孫,這些潛意識常成為人們作夢的共同題材!

除了佛洛伊德及其門生外,晚近有一些心理學家也從不同的觀點來釋夢,其中有兩個觀點最著名:

1.問題解決的觀點:卡特賴等心理學家認為,作夢乃白天無法解決的問題,延至作夢時來解決,因為作夢時受潛意識所左右,而潛意識屬於非理性的思考,因此有時個人在白天所遇到的難題,在作夢時卻可以得到解答!

2.神經生理的觀點:賀伯森等人主張,夢是由大腦中樞的神經元,週期性地將訊息傳送到大腦皮質職司思考的部位;大腦皮質在接收這些訊息之後,乃編織成夢,尤其會在快速動眼睡眠時呈現出來,此理論強調情緒為決定作夢的主要因素!

 

網友回應